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书画频道>> 展览信息

繁花绘浮世

2020-09-10 19:26:41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有话说
0

  繁花绘浮世

  记“异域同绘——中国美术馆藏日本浮世绘和清代木版年画精品展”

  本报记者 宫剑南

歌撰恋之部·物思恋 喜多川歌麿

  中国与日本同为东方国家,两国隔海相望,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中日人民便保持着文化与艺术领域的密切交流,中国唐代的佛教美术、宋元时期的水墨画对日本美术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木版套色印刷技术臻于成熟,一方面促使中国木版年画走向鼎盛,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日本浮世绘的兴起与发展。8月5日至10月18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异域同绘——中国美术馆藏日本浮世绘和清代木版年画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作为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的重要项目,展览呈现了中国美术馆藏129套(138件)作品,其中日本浮世绘75件、清代木版年画52套(61件) 、明清时期中国画2件。从“同源与流变”“形象与风格”“技艺与受众”“生产与发行” 4个部分探讨日本浮世绘和清代木版年画的异同。该展览也被列入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中国美术馆近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让美育融入公共生活,让藏品走出库房,组织了“典藏活化”系列展。文化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要以广泛的艺术传播让世界文化交流融合、互促共荣。

  中国清代木版年画和日本浮世绘同源于明代书籍版画的兴盛,主要制作工艺为多色木版套印,这些由人民大众创造、使用和欣赏的民间艺术形式,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浮世绘作为日本江户时期(1603年- 1868年)兴起的风俗版画,在内容上以表现市井生活、人物百态和自然风景为主,具有肯定现世精神的积极意义。“在展厅设计和布展方面,中国美术馆五层的3个展厅里,其中两个展厅一侧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中门窗的元素,另一侧打造了一间似日本传统和室造型的展览空间,同时还以喜多川歌麿画中美人服饰纹路作为移门设计。它们在空间设计上构成了中日两种文化间的对比和遥相呼应,正映衬了本次展览的主题。 ”本次展览责任编辑董斯媛介绍。

  从兴起到发展,日本浮世绘与中国明清绘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刚进入展厅,我们便看到明代周臣的《抚琴仕女图》陈列其中。明代的仕女画古雅精巧、工整细致,画中的女性形象身材修长、面容清丽、举止娴雅、不仅形成了仕女画创作的新高潮,也对浮世绘的美人画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周臣与唐寅、仇英等画家代表了明代侍女画的最高水准,浮世绘画师中诸如铃木春信、铃木春重等人都借鉴过周臣、仇英的作品。从展出的铃木春信的《洗衣女》 、铃木春重的《美人与鱼》中可见,画中美人眉眼细长、体态轻盈、恬淡温婉,在清新含蓄的画风中蕴含着淡淡的感伤氛围和古典诗意。在浮世绘描绘的青楼美人、歌舞伎、风景名胜中,多以写实手法对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游乐活动进行记录。

三女出行 鸟居清长

  浮世绘由于可以重复印刷,因此价格低廉,普通民众也可以购买。因此浮世绘摒弃了日本贵族艺术的古典趣味,呈现出华丽又略带感伤的唯美世界。尽管浮世绘在题材方面与清代木版年画同样多表现女性、戏剧、风景等主题,但却注重描绘其中的个体的行为活动,对个体的精神世界有所关注。像美人画家喜多川歌麿的《歌撰恋之部·物思恋》 ,这部于1793年起发表的《歌撰恋之部》是浮世绘美人画的划时代之作,画家通过表情与动态上的细微差异反映不同女性恋爱的感觉,同时以纤细高雅的笔触绘制以脸部为特写的胸像,探究女性内心深处的美。在《歌撰恋之部·物思恋》中,喜多川歌麿以灰紫、浅褐、淡黄构成主色,柔和淡雅,风格迥异。作为鸟居派第四代传人的鸟居清长笔下的美人形象大多来自江户市井妇女,从《三女梳妆》可见,他突破美人画纤弱、娇柔,将人物身体拉长,塑造出健康颀长的女性形象。

  此外,在浮世绘中,歌舞伎、烟花女子是常见的主题。由于吉原是江户地区唯一允许公开营业的花街柳巷,许多画师都把吉原游女作为描绘对象。从鸟居清满的《新吉原之图》中就可见风月场所热闹的情形,有别于喜多川歌麿捕捉人物表情的喜怒哀乐,鸟居清满以展示群像活动的方式表现社会世俗,尽管画内人物数量众多、行动复杂,他以灰色和浅红的主色达成统一,充满浓郁的日本民间气息。

  到了19世纪中期,浮世绘开始作为日本出口茶叶、瓷器、漆器的包装纸和填充物,漂洋过海传输到欧洲。世俗化的题材、丰富的色彩、独特的构图和丰富的装饰性引起西方艺术家的注意,尤其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出现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诸如马奈、莫奈、梵高等西方大师,在创作里有意识地运用浮世绘语言,留下东方艺术的印记。比如莫奈在《日本桥》 《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里出现“日本桥”“和服”等元素;马奈的《吹笛少年》明显带有浮世绘版画的影子;而梵高直接以油画临摹《花魁》 ,并在《唐吉老爹》肖像中用浮世绘作背景,一改其平时的阴暗色调,色彩转为明亮鲜明;这些都是浮世绘影响西方绘画的最好证明。展览还通过展出菱川师宣、东洲斋写乐、葛饰北斋、歌川广重、小林清亲等一系列名家名作,为人们勾勒出开放、繁华的江户。

  “尽管在日本有着许多关于浮世绘的展览,但多数都是在探讨和印象派的关系或研究某个浮世绘画师的作品。本次展览呈现出日本浮世绘与中国年画两种同源而生的版画艺术的首次碰撞,这也是展览的特别之处。 ”董斯媛说。清代木版年画由于和日本浮世绘历史渊源深厚、制作工艺相近,在艺术进程上,二者几乎都在17至19世纪经历过从兴起、走向繁荣和逐渐式微的过程。展览中的清代木版年画部分选取了天津杨柳青、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四川绵竹、河北武强、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画产地的代表性作品。诸如苏州桃花坞《一团和气》 、天津杨柳青《游园惊梦》 、山东高密《博古花卉四条屏》 、北京《唱堂会》等,这些作品内容贴近百姓生活、色彩明艳活泼、地域风格多样。作为岁末除旧迎新、祈祥纳福的民间艺术形式,这些年画寄托着人们追求平安幸福、富贵吉祥的美好夙愿,描绘了人们心目中所向往的理想世界。

莲生贵子(苏州桃花坞年画)

[责任编辑:丛芳瑶]